1973年,中央发布指令,要求皮定均调任福州军区。虽然对福州并不陌生,毕竟他曾在这里担任过副司令,但当时的福州军区已经发生了变化。此时的副司令员是陈再道期货配资怎么做,而皮定均的回归似乎没有引起太多波澜。就在他刚到福州没多久,陈再道便找到了他,表示自己这个副手做得并不称职。这样一番话让皮定均产生了疑问,陈再道究竟是做了什么事,才如此自谦?
在韩先楚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时期,福州军区曾一度上演了一种令人称奇的现象:竟然有两位上将同时担任副职!与其他七大军区不同,福州军区的将领人数密集,四位上将云集在此,韩先楚、陈再道、王建安、李志民四人一同坐镇,可谓是“将星璀璨”。然而,对于韩先楚来说,这样的阵容既是荣光,也是压力。最初,韩先楚并未打算接收如此多经验丰富的老革命。
展开剩余78%陈再道本来是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后来因身体原因被调至福州军区。韩先楚与陈再道早在大革命时期便有过交情,当时韩先楚刚入伍不久,而陈再道已经是革命的资深战士,且曾担任过他的上级。陈再道在部队时给予韩先楚不少帮助,因此韩先楚对老首长充满敬意。在得知陈再道身体恢复后,韩先楚便主动提出让他留在福州军区休养,并安排了适当的工作。1972年,陈再道已经能够重新投入工作,然而当时武汉军区的司令员已经由曾思玉担任,想要恢复原职已不可能。如此一来,陈再道的工作安排成了难题。
面对这个难题,周总理指示田维新负责解决。经过一番思考,田维新决定将陈再道安排到福州军区,但由于陈再道的身份和资历太高,其他军区都不敢接纳他为副职。经过多方尝试联系,田维新最终决定向周总理报告困难。周总理则认为既然陈再道在福州,干脆安排他到福州军区任职。韩先楚对此没有异议,最终,陈再道成为了福州军区的副司令员。随后的王建安也是在类似背景下加入福州军区。
福州军区一度成为了四位上将并肩作战的特殊之地。如此强大的阵容,能不让皮定均感到压力山大吗?皮定均刚刚调到福州时,心情自然复杂。作为一个仅仅获得55年中将军衔的军官,与这些资历深厚、战功赫赫的老将相比,皮定均无疑是处于下风。尤其是陈再道,资历和经历远在皮定均之上,面对陈再道时,皮定均显得有些拘谨,甚至有些“放不开”。毕竟,陈再道的革命履历不容小觑,他从17岁便投身革命,参加了无数重大战役,拥有举世闻名的战功。
皮定均入伍时,陈再道已经是一位赫赫有名的军长。在长征途中,陈再道是红四方面军的骨干之一,并且与陈赓一同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陈再道不仅参与了红军长征,还在抗日战场上展现了出色的指挥能力,担任过东进总队司令员,带领部队成功越过了日军的重重防线,为开辟冀南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卓越贡献。与这些荣誉相比,皮定均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事实上,皮定均从未像陈再道那样在战场上屡获胜利,因此他在面对陈再道时的敬畏心情可想而知。
有一次,在福州军区的会议上,皮定均发言后问陈再道:“老首长,您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看到陈再道摇了摇头,皮定均才放心地继续。尽管陈再道曾多次主动找皮定均请示工作,但皮定均总是回避,宁愿自己承担更多的任务。这种局面,使得皮定均承担了更多工作压力,而陈再道的副手职责似乎形同虚设。
渐渐地,陈再道意识到,自己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给皮定均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陈再道主动找皮定均进行了深刻的交谈。他开诚布公地表示,自己作为副司令员,未能有效帮助司令员工作,反而让皮定均倍感压力,自己深感愧疚。陈再道坦言,虽然自己过去有过显赫的履历,但现在的情况不同,每个人都应该为新的工作环境作出适应。最终,陈再道鼓励皮定均大胆指挥,给他们更多的任务,他们一定会尽力而为。
皮定均感受到了陈再道真诚的态度,于是调整了自己的工作安排,将那些复杂、繁重的任务交给了副手们。经过这次真心的沟通后,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皮定均不再感到过大的压力,而陈再道等副司令员也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应有的作用,福州军区的建设逐渐变得稳步而有力。
发布于: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