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潘倩而 通讯员 穗仁宣股票杠杆在哪里
2月19日、20日,广州两会开幕。两会代表委员齐聚一堂,为广州高质量发展出新招、出实招,回应社会关切、彰显使命担当,传递两会好声音。在今年广州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国计民生等重要议题建言献策,其中多位两会代表委员聚焦人工智能领域,提出“金点子”。
马发腾:把握“十五运”契机,擦亮广州“志愿之城”金名片
马发腾
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社会法制民族宗教委兼职副主任、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马发腾,代表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致公党广州市委会,就把握筹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契机、进一步擦亮广州“志愿之城”金名片发表意见和建议。
马发腾指出,大型赛会志愿服务始终是广州志愿服务浓墨重彩的一笔。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计划招募赛会志愿者 14080人、城市志愿者3万人,建设城市志愿服务站点100个。“如何抓住举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这一契机,实现广州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新跃升’、促进广州城市文明和社会治理水平大提升,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他说道。
马发腾认为,广州可借助筹办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契机,完善广州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激发广州志愿服务动力和活力。
为此他建议,广州须把握“十五运”筹办契机,精心打造全运“思政课”;动员志愿力量投身平安广州建设,助力拧紧城市“安全阀”;聚焦核心需求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服务基层百姓“及时雨”;强化志愿服务公益资源整合力度,壮大志愿公益“合伙人”。
“广州要努力提升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贡献度,进一步擦亮广州‘志愿之城’金名片,推动广州志愿服务事业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马发腾说。
胡东:人工智能进入课堂,有利于老师精准教学
胡东
市人大代表,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胡东说,人工智能进入课堂,提升了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改变了教学观念。“以往我们在教学中感觉学生不懂的,现在可以用数据和量化的东西说明哪个知识点学生没掌握。”胡东认为,这有利于老师精准教学。
“比如英语学习,孩子们对着平板进行大声朗读,读后人工智能进行自动纠正,你就知道他们到底哪些地方没有掌握好。”胡东说,人工智能在教育场景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胡东认为,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应加大人工智能课程开设力度和竞赛学生选拔力度。同时,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通过人工智能促进教学的能力。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靠某一门课程,也不能单靠人工智能。”胡东认为,要通过各种课程的学习去培养创新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理性分析能力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也不一定是通过考试衡量,比如可以通过学生的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人工智能最容易替代的是一些重复性的、标准化的东西,以及纯知识的部分。”胡东说,人的成长还有情感、价值观、意志品质等,这些都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人与人的交流和陪伴才能达成,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
谭遇芳:利用AI赋能教育
谭遇芳
市人大代表、广州协和学校工会副主席谭遇芳认为,应利用AI赋能孩童成长。2019年,广州已立项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将AI+智慧教育作为重点工程之一。如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体系建设,配置多版本的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目前已实现全市超1500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在人工智能时代,家长应如何培育孩子?谭遇芳认为,作为家长,应与时俱进,更新育儿理念。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人工智能,正确认知AI,用AI学习,用AI解决问题,同时,要教育引导孩子合理利用AI。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平衡学习与娱乐时间,不能过度依赖,避免沉迷;教导孩子在使用AI工具时保护个人信息,避免网络风险。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创造力是未来竞争的核心能力,家长要帮助孩子培养批判性思维、跨学科学习能力、沟通社交能力、良好的品格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社会中具备竞争力。未来,真正的优秀人才,是拥有不断学习、适应变化和发展创新能力的人才。”谭遇芳表示。
黄慧明:打造都市小微民营企业园
黄慧明
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慧明提出,通过城中村改造打造都市小微民营企业园,探索城中村改造与产业转型互促共赢的新路径。
黄慧明建议,将“小微企业园”作为广州都市工业体系的“活力细胞”,通过保留灵活性、升级产业链及构建生态圈,重塑城市产业竞争力。
强化产业研究和招商前置,划定“产业保护红线”,预留20%以上用地用于小微园区建设。建立产业链地图数据库,动态匹配企业搬迁需求,确保“搬迁不迁链”。
制定低成本开发、高标准建设、准成本租售的支持政策。控制入园成本,设定地价上限,建立租售指导价机制,支持联合购地、分时租赁。强化政企村协同,国企主导土地整备,村集体以土地作价入股,专业运营商负责招商运营,支持企业抱团共建。
搭建“广州小微园数字中枢”,构建产业生态互联平台。打造“共享智造”新模式,提升园区公共服务功能,降低固定资产投入和技术升级成本。
胡国胜:建议加快我市全面推进中小学AI教育
胡国胜
自2022年起,广州启动AI课程普及工作,截至2024年7月,全市已有1500所中小学在1-8年级开设AI通识课程,覆盖190万学生。前不久,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明确提出,“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培育具有创新潜质的青少年群体。”
市政协委员、民盟广州市委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认为广州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全面推进中小学AI教育,为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做出积极探索。
他建议,一是健全AI教育发展机制,打造数字新校园。加快落实《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的要求,配齐人财物等各要素,争取在2030年前普及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二是统筹规划AI教育推进力度,培育青少年数字素养。加快构建AI课程教学评估体系,编写《广州人工智能课程标准(试行)》,将AI课程纳入中考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三是拓宽AI教师的来源渠道,加强AI的教师供给。组织现有信息科技、数学、物理等教师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实现向高水平AI教师转型。面向企业开放“AI教师特聘岗”,允许企业工程师以兼职形式承担学校AI课程,按课时支付报酬并计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
张星伟:建议多措并举构建婚恋友好型城市
张星伟
市政协委员张星伟建议,民政、妇联、工会等部门应牵头联动社会力量,成立由婚恋专家、心理学专家、婚姻法律专家、产科与儿科专家等专业人士组成的婚恋教育专家团。组织开展覆盖全市域的婚恋教育活动,通过讲座、沙龙等方式开展婚恋教育,讲授选择对象、夫妻相处、生儿育女等科学、系统、正向的婚恋知识。
为拓宽婚恋交友平台,他建议政府主导搭建官方婚恋交友平台,整合民政、妇联等多部门资源,对平台用户进行实名认证和信息审核,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的线上线下交友活动,为单身人士提供更多相识相知的机会。同时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社区等积极参与婚恋交友平台建设。
稳定的婚恋家庭关系可减少社会矛盾,提升市民幸福感与归属感,营造温暖包容的城市氛围,如何为婚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供及时有效的解决途径?
张星伟认为,应加强司法、民政等部门的协同合作,建立专业的婚恋家庭调解队伍,及时化解婚恋家庭矛盾纠纷。设立婚恋家庭咨询热线和法律援助服务,为市民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在婚恋家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